李曼会议笔记(六)| 闫之春博士:母猪群全进全出28天批生产对断奶后饲养效果的影响
2024年李曼养猪大会于10月25至27日在中国西部国际博览馆(成都)盛大举行。在本次大会,冠牧精准诊断一如既往的为大家带来最新的研究成果,助力广大养殖朋友防好病、养好猪。
会议笔记(六)
报告人:闫之春,首席专家,北京正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报告主题:母猪群全进全出28天批生产对断奶后饲养效果的影响。
闫之春:新希望六和首席科学家,现创办了北京正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曾留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在国外机构工作20余年,有几十年养猪经验,是国内多家大型规模化猪场的特聘顾问,长期指导多家国内大型规模化养猪企业。
对规模化猪场的企业经营、数据管理、成本控制、疾病防控、精准营养、猪场设计等多方面有其独到见解,他所指导的养猪企业代表了中国前10%的养殖水平。
一、实验设计
闫博士的研究涉及总计约208批、179万头从断奶至出栏的大猪,样本来自于两种不同的生产模式,分别为间隔28天批的断奶仔猪,以及分娩段连续生产模式的断奶仔猪。
对比指标包括平均日增重(ADG)、饲料转化率(FCR)、批次成活率和育肥综合指数(FSA)。
二、实验方法
1. 实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一开始做了假设检验:
▶H0假设:两种生产模式下的断奶后猪群关键生产指标无显著差异。
▶H1假设:两种生产模式下的断奶后猪群关键生产指标存在显著差异。
2.生产指标标准化:
由于各批次差异,将所有出栏猪的入栏重、出栏重、还有出栏日期全部校准之后计算,闫博士强调,这一点非常重要。
三、实验结果
校准后各生产指标统计结果如下:
1.饲料转化率(FCR):28天批次化生产模式下的FCR均值比连续生产模式低0.11,统计差异极显著。
2.平均日增重(ADG):
28天批次化生产模式下的平均日增重ADG均值比连续生产模式高40.92克,统计差异极显著。
3.批次成活率:
两种生产模式下的成活率未见明显差异,统计差异不显著。闫博士提到,这一点显然出乎意料,与之前预想的不一致。
4.育肥综合指数(FSA):
育肥效率指数(FSA)= 成活率%×平均日增重(g) / 饲料转化率(料重比)。FSA指数反映了每天每千克饲料形成的出栏大猪的克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综合性指标。
结果显示,28天批次化生产模式下的FSA均值比连续生产模式高20.1克,统计差异极显著。
四、总结
最后,闫博士针对上述数据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非洲猪瘟疫情的出现深刻改变了我国的养猪生产模式和生物安全模式。28天批次化生产模式在控制和净化重要猪病原体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并在多个大型生产体系中展现出显著优势。
本实验表明,与分娩段连续生产相比,28天批次化生产模式在ADG、FCR、FSA等关键生产指标上均获得显著改善,尽管成活率指标未见明显差异,但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冠牧学习心得
1. 批次化生产的优势: 本研究结果显示,从生产效益上来说,与分娩段连续生产模式相比,28天批次化生产模式具有显著优势。
2. 成活率的考量:尽管本研究中成活率指标未见显著差异,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这一指标。成活率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养殖效益,因此,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索影响成活率的因素。
3. 综合育肥指数(FSA)的重要性:FSA指数作为一个综合评价指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评估猪群饲养管理效果的视角。提高FSA指数意味着更高的养殖效率和更好的经济效益。
4. 数据的力量:本报告再次证明了数据在现代养猪业中的重要性。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评估不同生产模式的优劣,并据此做出更明智的决策。